归档
热门
最新
联系我们
新庄股时代
流动性,对大多数股民而言可能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大到宏观经济的货币投放,中到大盘的每日成交,小到个股资金的进出都可能涉及到这个词汇。换一种通俗但不太准确的说法,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货币投放量及货币乘数即为流动性;对大盘而言,每日的成交量即为流动性;对个股来说,多少资金能把某只股票砸跌停即为流动性。
其实说得稍微准确一点,个股的流动性体现在资金进出某只股票的难易程度上。不过,近日《新闻晨报》的一则报道却让“砸跌停”的说法更加贴近于目前的市场:
关于眼下的中小盘股,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现在许多中小盘股,即使是一个散户也能轻易的影响它的股价,甚至可以将其打至跌停,体会一下机构大户在市场呼风唤雨的感觉。坏消息则是,若你持有某些中小盘股的筹码数量过多,那么要想抛售套现恐怕将会成为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
该报道重点列举了两只个股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是星辉车模在11月26日开盘后的95分钟没有交易,另一只是11月27日被14手抛单打至跌停价位,根据跌停价格计算。这14抛单价值2.5万元。当一位投资人在19块钱准备抛掉手里不到三万元的股票,却被迫以17元左右的价格才成交时,个股的流动性风险就显得再明显不过了。
以上事实说明,在没有流动性支撑的个股上,稍大一点的头寸在账面上所体现的价值与它兑现后的价值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记者统计了从11月12日(中小板指数向下突破临界日)至11月29日(本周四)的个股区间交易情况。其中流通市值14亿的大庆华科在统计区间内共成交1543万元,排名区间成交量小于前三位。
有意思的是,该股的区间跌幅仅为-3.3%。从传统的涨跌幅统计看,排在2400只个股涨幅榜的300多名,远小于市场平均跌幅(同期个股涨幅跌中值为-10%)。如果从传统意义上理解,该股相对强势。但若我们换成流动性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则不难发现这其中藏着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流动性风险。
我们可以假设,某位投资人持有大庆华科账面价值1000万元的股票,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他打算不计成本的卖出。依照该股当前的交投状况,当他实现预期的卖出时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该投资人的账面价值大打折扣。二、造成该股股价的跌幅巨大。
如果大家对于这种假设还存在疑问,我们可以回头看看森马服饰这只被14手单瞬间砸至跌停的个股:森马服饰,流通市值13亿与大庆华科大体相当。自11月12日以来的相同统计区间内,该股共成交1.17亿元大约为大庆华科的7.6倍。
更值得担心的是,该股近期的成交量在2400多只A股中,排名近前900名,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还有大批个股的流动性尚不及森马服饰。换而言之,数百家上市公司身上都存在着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有趣的是,从去年中旬以来长期看空市的李永宏先生却并不认同媒体普遍宣传的宏观流动性缺失说法。他认为资本市场从来就不缺乏流动性,只是市场存在其自身的特性,场外的资金不愿意入场而已,一切还是应该遵照市场规律办事。
小寒刚至
李永宏:想做成事情,总需要“格其物而穷其理”,即做事情要先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要严格的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去做才好,也就是做事情一定要符合事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十·一过后,我们也聊到有资金入场的问题,但我们没有动。没动不代表我手里没有流动性,只是顾虑头顶上那层层的套牢盘。从道理上讲,在往上做之前,一定要通过某些手段将上面套牢的筹码震落下来,以完成相对低位的筹码归边,即完成相对低位的充分换手,这才是做盘之道。
在没有类似于5·19行情这种特殊利好的情况下,我实在是找不到任何可以利用自己手里的流动性来给上面套牢者解套的理由。相反,资本更愿意看到的是,向下打出空间,拣到便宜的筹码。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这一轮行情向下跌得越凶,未来向上的行情则必然是更加波澜壮阔的。
《红周刊》:类似于森马服饰这样的个股流动性风险如何看待?
李永宏:流动性缺失的极端后果就是崩盘。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的中科创业(康达尔)、银广夏(ST广夏)。
《红周刊》:那都是当年的老庄股。
李永宏:现在的年青人大多都不愿意静下心来去听当年的老故事了。其实,资本市场里从来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儿!你前面提到的个股其实就是新一代的庄股。只不过当年是由一家主力资金控盘,而现在是由多家资金控制着罢了,如此而已。事实上不仅仅是你提到的这些,包括贵州茅台在内,其实也都成了庄股。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像贵州茅台这样的股票,里边的主力若想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并要以目前的价位区间完全的沽清手中的筹码,则至少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其若完成完全的出货则必须在这个位置撑上三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撑不住,也只有杀跌这一条路可行,就像现在的张裕A那样!
《红周刊》:贵州茅台可是市场公认的价值投资的典范。
李永宏:任何个股的上涨都需要大势的配合,哪怕是弱平衡市个股都还可以折腾折腾。但当大势走入绝望的熊市第三期的时候,是龙也得卧着。现在还在折腾的个股,如果不是前期资金介入过深而没有选择的话,真的找不到它们现在还要如此折腾的理由。
《红周刊》:业绩不断向好算是理由之一吧?
李永宏:如果一个公司业绩的确过硬,同时也有维护股价的意愿,但考虑到熊市中利好的因素是要被大打折扣的,是不是将那些所谓的利好信息暂缓释放,待等到大市转暖时再行集中发布好使股价得以自然的暴发岂不更好?又何必非要在寒冬里逆天种庄稼呢?
资本都是逐利且嗜血的,请现在还想抄底的朋友仔细想想我两周前“扔凳子”的譬喻。话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可还是挡不住有人想拣便宜货的行为。
《红周刊》:既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流动性枯竭也应该有对做多利好的一方面吧?
李永宏:的确有,但目前还看不出来。当大盘长期下跌,而两市成交量极度低迷的时候,我们会将它作为变盘的一种辅助的指标。比如两市成交量低于500亿,抑或是极端情况低到300亿时。请注意,这不是一个精确的度量,只是一个经验值。
说到好的一面也可以借用一句老话来概括,那就是:“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但非常遗憾的是,现在或许才是小寒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