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资龄:6年
积分:778
文章:79篇
粉丝:1

个人分类

私藏
投资市场

归档

2020年07月
2020年04月
2020年03月
2020年02月
2020年0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09月
2019年08月
2019年07月
2019年06月
2019年05月
2019年04月

联系我们

站长邮箱:269567041@qq.com

© Copyright 2018 my95.vip

蜀ICP备17033325号-1

核心观点

    转债“坑”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条款坑。主要表现在条款设计不当、下修被否、忘记赎回日等;第二、正股坑。通常差公司不一定是差转债,可能反而是“牛股”多伤人;第三、一级发行坑。例如,发行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发行失败,中签率过高导致机构“爆仓”,上市破发,漫长的审批流程等;第四、估值坑。虽然便宜就是硬道理,但有时看似便宜的背后往往有其他瑕疵等,需要投资者甄别;第五、其他坑。转债作为流动性较好的债券品种,往往在债基流动性出现问题时被用于兑现流动性;而小盘转债流动性往往较差,一旦看错难于止损。

    正股“坑”

    转债市场有个有趣的经验,差公司未必是差转债。原因在于,差公司往往促进转股意愿很强,在正股大幅下跌之后通过转股价修正往往能化解系统性风险。而且一旦牛市来临,正是由于是公认的“差公司”,往往股价估值也给予了充分反映,反而可能存在预期差机会。反过来,所谓“牛股”多伤人,因为被投资者给予过高期待。但由于正股表现不及预期,转债估值又透支了潜在正股上涨预期,实际表现看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太好的收益,文中的A 转债就是如此。因此,好公司不等于好转债,尤其是正股高位发行的转债反而可能由于正股潜在空间被投资、转债估值过高等“坑人”。

    条款“坑”

    条款博弈是转债市场中的永恒话题。我们通过五个案例概括了转债在条款博弈中可能遇到的诸多坑。其一,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条款博弈,如B转债先回售,后下修,大股东成为最终赢家;其二,缺乏诚意的下修,C转债与投资者博弈导致最终未能如愿转股;其三,条款设计不合理,导致D 转债提前回售,对股市形势判断失误加上回售期过长是主要原因;其四,下修被否,由于持转债者无法投票,因此中小股东也可能否决提议;其五,促转股遇上闪电熊。F 转债在公告赎回后遭遇大跌,最终九成转债被赎回,转股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总之,条款博弈中的“花招”最多。

    一级发行“坑”

    除了条款博弈,转债的一级发行也经常充满了“戏剧性”。我们在专题中总结了五个案例,分别是:1、 大股东优先配售带头弃购,转债发行濒临失败;2 弃购比例“逆天”,最终导致承销商大幅包销、申购者爆仓;3、大盘EB 破发,源于股市波动与条款较弱;4、上市时机较差,导致破发创历史之最;5、EB 或转债条款设计不合理,倒在最后一关,最终发行失败。

    估值“坑”与其他“坑 ”

    除了正股、条款、一级发行等,转债还有估值坑与其他坑。首先,我们一直强调便宜就是硬道理,除了估值之外,也往往指绝对价格低、所谓的“偏债品种”。但能跌成偏债的个券往往有其道理,不少都是当年转债界的“跳水选手”。这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其次,流动性也很重要。有些转债看似性价比很强,但缺乏流动性,一旦看错甚至都无法止损。此外,类似鲨鱼鳍期权的罕见设计也是诸多“坑”之一。

    风险提示:再融资政策变化;历史案例适用性有限。